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精神要求,貫徹落實省委書記樓陽生在“游山西、讀歷史”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精神,2020年10月22日晉中市紀委監委、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晉中市紅色傳承文化交流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聯合推出8條“清風之旅”主題精品線路。
“清風之旅”精品線路
以晉中市“一縣一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為核心,
吸收了晉中豐富多彩的歷史和文化資源,
并結合晉中市推出的“四個百里”人民生活幸福工程項目,
供社會各界、廣大群眾開展廉政文化教育拓展活動,
以此涵養風清氣正、共謀發展的政治生態,
營造以廉為本、言行有范的社會氛圍。
線路1
壽陽尹靈芝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祁寯藻故里——昔陽大寨艱苦奮斗教育基地——廉吏李用清故里——二月河故居
壽陽尹靈芝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山西省第一批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名揚三晉的劉胡蘭式的女英雄尹靈芝烈士,為保護公糧和掩護群眾安全轉移,挺身而出獻出寶貴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忠勇無畏和堅定信仰。
祁寯藻故里
清代名相祁寯藻是晉人在清廷中居官最大最久者,曾任道光、咸豐、同治的老師,世稱“三代帝師”“四朝重臣”。他的一生清廉如水,恪守“清、勤、親、正”的為官之道,堪稱官吏楷模。
昔陽大寨艱苦奮斗教育基地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寨人民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以戰天斗地的英雄氣概創造了人間奇跡,成為全國農業的一面旗幟。大寨精神鼓舞著人們自強不息,奮發圖強。
廉吏李用清故里
位于昔陽縣杜莊村。被稱為“天下第一儉”的李用清,為官三十余載,官至一品。任職期間,為民請命,剿匪除惡,懲治貪腐,克己奉公,清廉儉樸,被譽為“天下第一廉吏”。
二月河故居
二月河出生于昔陽縣李家莊鄉南莊村,是海內外知名的作家,他創作的“帝王系列”代表作,對反腐敗的觀察和思考,值得我們銘記與借鑒。
線路2
杜潤生舊居——陽邑小鎮——中國(平遙)監察文化博物館——平遙縣衙博物館(楹聯匾額)
杜潤生舊居
杜潤生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改革政策核心人物,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5年參與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對于家庭承包責任制在中國農村的推廣和鞏固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
陽邑小鎮
山西農谷的靈魂、鄉村振興論壇永久舉辦地——太谷區陽邑小鎮,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了中國農村改革的思想庫和動力源,是農村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和活化教材。
中國(平遙)監察文化博物館
平遙察院建于明代中葉,坐落于古城內小察院街,為明清時代朝廷及省府派駐地方的監察機構。平遙察院是全國現存規制最完善、體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唯一縣級察院,也是全國第一家以監察文化為主題的公益性博物館。
平遙縣衙博物館(楹聯匾額)
縣衙是封建社會縣級地方行政公署。平遙縣衙楹聯傳承了古老的中華文明,蘊藏著豐富的廉潔文化元素,內涵深刻,觀點鮮明,義正詞嚴。從“親民清政”的執政理念出發,對己對人提出了嚴格的執政要求。
線路3
榆次褚鈇書院——常家莊園家風家訓館——祁縣王維詩苑——渠本翹故居
榆次褚鈇書院
褚鈇書院廉以“揚正氣、促勤廉、構和諧”為主題,設有褚鈇生平館、廉政文化大講堂、現代廉政文化展館等功能區,傳承中華優良品質和美德。
常家莊園家風家訓館
常氏家族因在商業上創造的奇跡和文化教育上做出的貢獻,被稱為“中國儒商第一家”。其“興家之本在于育人”的家規家訓至今鐫刻于常家莊園亭壁之上,仍可作為后人做人做事的規矩和準則。
祁縣王維詩苑
王維詩苑以名家書法碑刻的形式把淡泊名利、一生清廉的“天才詩人”——王維的108首詩作組成廉政文化墻。詩苑與昌源河濕地公園相得益彰,成為一片精神凈土和文化家園。
渠本翹故居
渠本翹故居是昭馀古城建筑群落的精華,渠本翹作為近代山西集官、商、紳、學于一體的傳奇人物,他保晉護礦、興辦教育、實業救國,極力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熱心社會公益和民生利益的事跡,深得世人贊賞與敬仰。
線路4
介休文公祠——王家大院家風家訓館——馬和介子推故里
介休文公祠
文公祠是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文彥博的家族祠堂。通過彩繪壁畫、陳設展柜、3D投影、電子書等多種直觀方式,將文彥博為官做人處事、求學修身立德的一生展現在世人面前,讓文彥博的形象在大家面前“鮮活”起來、“生動”起來。
王家大院家風家訓館
圍繞“家世、家規、家教、家道、家杰、家國”6個主題,從多個層面和角度全方位展示王室家族數百年來形成的家風家訓文化。王家這些家訓家規既是在教育王家后人,也是在教育我們每一個人:傳承好家風,樹清風正氣。
馬和介子推故里
介子推是中華“忠孝清烈”的典范,介子精神是中華民族固有的美好品德,馬和“介林”與山東“孔林”“孟林”、河南“關林”齊名,是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之地,也是中華民族“忠孝”文化發源地。
線路5
左權將軍烈士陵園——百里太行畫廊——蓮花巖——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陳列館——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
左權將軍烈士陵園
陵園內安葬著為人民解放事業光榮犧牲的200多位烈士,陳列有反映左權將軍革命生涯的簡歷、照片和實物資料等,是人民群眾瞻仰先烈、緬懷左權將軍、傳承太行精神和紅色基因的圣地。
百里太行畫廊
巍巍太行,氣勢磅礴。左權百里畫廊以遼陽鎮至麻田鎮自然風光最為突出的68公里廊帶為依托,將太行風光、紅色文化等經典資源高度融合,為人們徐徐展開一幅“太行生態文化、路暢景明民富”的新畫卷。
蓮花巖
億萬年前地殼運動形成的山高壁仞,形似蓮瓣相疊的丹霞地貌,歷史文化與紅色印跡交相呼應,蓮花巖千年古崖居內發現的八路軍129師衛生部83名革命烈士的《死亡證書》,傳頌著抗戰時期八路軍129師在左權戰斗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是紅色革命根據地。
晉冀魯豫邊區臨時參議會陳列館
1941年7月至8月,在左權縣桐峪鎮勝利召開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民主盛會——晉冀豫邊區臨時參議會,選舉產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三三制”民主政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及議會,開啟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先河,形成新中國成立后實行的人大、政協組織形式的雛形,點亮了新中國的第一縷曙光!
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
走進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一部恢弘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歷史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一座座灰色建筑,一件件革命文物,仿佛向我們講述著那段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威武不屈、前赴后繼的崢嶸歲月。
線路6
晉中烈士陵園——榆次高家山——和順八路軍石拐會議紀念園——榆社三塊石紀念遺址——百里瀟河生態長廊
晉中烈士陵園
晉中烈士陵園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晉中人民不忘歷史、緬懷先烈的重要載體。
榆次高家山
高家山是抗戰時期榆次路東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以支部為核心建立基礎政權,在高家山村周圍發展了黨的組織,為壯大和鞏固抗日根據地發揮了堡壘作用。
和順八路軍石拐會議紀念園
石拐會議拉開了以八路軍為主體的獨立自主山地游擊戰爭的帷幕,使全民抗日烽火從太行山巔燃遍整個華北,為奪取全國抗日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榆社三塊石紀念遺址
遺址是“圪坨慘案”紅色紀念遺址,分為鐫刻著民族傷痕的紀念廣場、寄托著和平美好的鶴棲園兩部分,激勵我們銘記歷史珍惜和平。
百里瀟河生態長廊
瀟河,晉中的母親河,千百年來清流不息,哺育了兩岸豐澤膏腴的土地,見證了晉中的成長與繁華。一幅百里瀟河生態長廊以水、綠、產、城為主體,生態豐富、景致獨特的美麗畫卷訴說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永恒真諦。
線路7
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廊帶(烏金山鎮后溝村)——榆次清正園(烏金山森林公園)——杜潤生舊居——陽邑小鎮
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廊帶(烏金山鎮后溝村)
百里鄉村振興示范廊帶是晉中市委、市政府和省委、省政府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后溝村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從黨建美、村莊美、產業美、村風美、治理美、機制美入手,僅三年時間,把一個“臟亂差破”的小山村,打造成“青山綠水,六美后溝”,是鄉村振興的生動范本。
榆次清正園(烏金山森林公園)
清正園以弘揚忠誠、干凈、擔當為主題,位于烏金山森林公園內,是山西唯一的“園中園”廉政教育基地。清正園集生態文化、廉政文化于一體,文化內涵豐富,廉政元素充滿每個角落。
杜潤生舊居
杜潤生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農村改革政策核心人物,從1982年到1986年連續5年參與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個中央一號文件,對于家庭承包責任制在中國農村的推廣和鞏固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
陽邑小鎮
小鎮作為晉中國家農高區(山西農谷)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現已成為展示中國農業改革發展歷程、開展“三農”問題研究、拓展農村農業發展業態、解決“三農”問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基地。
線路8
王家大院家風家訓館——高地原烈士陵園——靈石夏門古堡梁中靖故居
王家大院家風家訓館
靜升王氏家族自元代遷居靜升以來,鼎盛八代歷時450余年,其歷史經久、人才繁茂的根源便在于代代堅守了王氏家族的十四條家訓。走進王家大院,隨處可見的古訓、家規,體現著王家教育后世子孫注意一言一行,律己修身,以忠信為本,從善如流。規圓矩方正品立身,仍是當今做人做事的準則。
高地原烈士陵園
高地原烈士陵園是抗戰時期山西新軍決死二縱隊在高地原與日軍進行激烈戰斗的遺址,是追憶革命先輩在戰爭中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高尚情懷,緬懷革命先烈,學習并發揚勇于奉獻精神的課堂。
靈石夏門古堡梁中靖故居
這里有笑傲云天的百尺高樓,有院中有院、樓上疊樓的古堡建筑群,更有名震京晉、青史留名的廉吏名臣——梁中靖,曾任浙江道、山東道、京畿道監察御史,其“一錘子砸翻七顆印”的故事廣為傳唱,以“反腐典范、倡廉楷!泵猩轿魇∈糁。